編者按
2018年,它是一滴水,在流動中集勢;2023年,它是一片海,是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88家企業組成的強大“臨港方陣”。在即將啟幕的第六屆進博會上,國家會展中心3H館東部總面積2700平方米的臨港展示區內,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臨港集團將集結臨港跨國企業,奏響開放合作的時代強音。
一滴水激蕩一片浪,匯四海之力,潮涌黃浦江。
以產業集群方式參展“企業綜合展示區”,集中展示外資外企發展成果,這是臨港的首次嘗試。聚焦“開放鏈世界,合作創未來”的主題,“為國家試制度、為產業探新路”的臨港,正激蕩起未來的漣漪。
“作為一家深耕中國20多年的保險企業,安盛天平從一開始以法資企業的身份參與進博會,到今年以臨港新片區國際再保險中心先鋒險企的身份進駐,充分彰顯安盛天平已深度融入中國保險行業發展浪潮中,這是我們非常欣喜的一件事情?!卑彩⑻炱缴虾T俦kU運營中心總經理殷兆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
第六屆進博會上,將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88家企業在臨港展示區亮相。他們或是已在臨港深耕的企業,或為即將落子臨港的企業,組團成為一個“臨港方陣”。
此時,距離2018年首屆進博會宣布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已經四年。短短四年,新片區是如何從一粒種子,發展為一片投資創業的沃土?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前夕,記者走進臨港,探尋“科技—產業—金融”新三角的發展秘鑰。
產業基金助力激發科創“核爆點”
本屆進博會上,2700平方米的臨港展示區將主打產業集群,這也將是進博會歷史上首次以產業集群方式參展的“企業綜合展示區”。
近日的臨港新片區,正從國際化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物流鏈、人才鏈多角度協同發力,打造最集中、最活躍、最前沿的產業聚集高地。
這背后離不開金融的力量。在臨港,“陪伴企業成長,賦能投資企業”并非一句簡單的口號。
3年38個細分賽道領域行業研究,形成超900個項目的產業投資組合生態圈、總募集規模超820億元的產業基金生態群……這是上海臨港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臨港科創投”)2017年以來的成績單,也是金融扶持實業的生動例證。
臨港科創投總經理吳巍對記者表示,臨港科創投是臨港集團旗下的產業投資和資產管理平臺,自2016年成立起就一直以研究先行、技術驅動的產業投資布局核心產業的關鍵領域,包括集成電路及汽車電子、人工智能及企業服務、高端制造及能源材料、企業數字化轉型及醫療健康等,支持這些符合國家戰略布局的優秀企業健康發展,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助推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與集聚。
目前,臨港科創投發起并管理了臨港新片區智能制造產業基金“臨港智兆系列基金”、上海市級產業專項基金“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與高校合作推動科創最前沿一公里的“臨港交大產學研基金”、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合作成立的“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發展基金”以及圍繞臨港新片區科創前沿戰略布局的“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基金”等系列基金。
在其投資組合中,超過85%的項目投向科技創新企業。
在培育生態上下功夫,臨港科創投瞄準“核爆點”,助力科創廣度和深度穩邁步。據介紹,2017年在管首支基金啟動對外投資以來,已形成超900個項目的產業投資生態圈、總募集規模超820億的產業基金生態群;在臨港本地引進及返投項目超過120家,投資帶動金額達400億元;超過85%布局圍繞著臨港新片區重點支持的人工智能、半導體、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產業相關領域。直投項目組合中有4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10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以投資切入打造科創生態圈
四年,從一滴水變成一片海。10月24日,在上海漕河涇開發區舉行的2023臨港集團創新發展大會上,大模型生態運營公司、上交航發等一系列重大科創項目簽約落子臨港。
在國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背景下,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聯合臨港集團等共同發起出資設立了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總規模為200億元的科創投資基金。
據介紹,該基金將重點布局上海市、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投資處于不同成長周期的科創企業,以不斷迭代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催生分布廣泛、特征劃分細致的“新物種企業”,突破成為驅動科技創新和經濟新增長方式的重要生力軍,助力推動國家、上海市以及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日,建設上海首個全球人形機器人核心創新節點的人形機器人創新孵化器、以未來光電產業為核心的虹口新業坊Lab·中科技物聯創中心、專注尖端生命科技和前沿半導體領域的司南超級孵化器、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高質量孵化器揭幕。
今年,上海市發布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全面支撐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臨港集團按要求全面布局科創載體,凸顯專業特色能力,建設高質量孵化器,幫助園區形成產業的科創源頭。
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表示:“創新發展是園區未來競爭力所在,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園區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陣地,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非常特殊的使命?!?/p>
臨港科創投的實踐證明,在“產金融合”戰略的統一部署下,積極踐行“投招聯動、引育并舉”,重視基礎研發和技術領先,引進海內外尖端人才,引導孵化培育科技創新創業成為打造產業投資生態圈的重要方面。
圍繞科創企業和企業家的成長特點,臨港科創投還開設科創營課程、成立上交所科創板工作站、搭建企業家俱樂部、組織行研會和專家庫等,幫助被投企業精進效率、提高能級。牽頭發起了聯接前端技術與后端應用的“上海AI會客廳”、“上海AI開原生態產業集群”等生態圈品牌,積極參與了助力科創最前沿一公里的“臨港交大產學研平臺”的培育孵化聯動等,以關注科創企業及企業家的自我修煉和企業成長的共性需求,不斷探索更適合科創產業投資的賦能體系。
“未來臨港科創投會繼續通過投資與生態的聯動,瞄準創新策源,開拓應用潛力,支持陪伴被投企業快速成長,打造良好的投資生態圈?!眳俏”硎?。
以“生態型投資”理念布局全國、面向全球
產業投資是真正去關注、培育一個產業,以投資為抓手并陪伴企業健康成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
今年9月末,臨港新片區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科創驛站管理辦法》,首批科創驛站授牌。
吳巍表示,隨著“臨港科創驛站”的推出,將有更多的抓手,在更高的維度,協同為企業提供更具有價值的賦能。一方面可以將現有的系列活動在“驛站”平臺上融合協同、合作共建,另一方面依托現有的生態全體系將產業項目、產業資本、承載空間、多元服務相結合,通過“驛站”平臺上更高效形成網絡協同效應,促成協同發展。
這與基金秉持的“生態型投資”理念相契合。臨港科創投著力培育本土項目和促進海外項目引進,進一步推動臨港新片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
為此,臨港科創投專門成立一支“投資賦能團隊”,結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由淺入深建立投招賦能工作體系。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從企業注冊到物業落地,從產業扶持政策到人才引進政策一系列標準化服務;另一方面根據重點企業實際需求為其量身定制服務,對于重點項目建立項目專班,由專人牽頭跟進項目進展,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我們要以立足臨港,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為己任,支持臨港新片區的產業發展與集聚;以全國布局,全球視野,實現綜合性的投資價值?!眳俏≌f。
袁國華表示,臨港集團正在構建園區“六創賦能體系”,把科技創新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以更大力度提升園區科創能級。一方面,要苦練內功,構建專業科創體系。堅持以特色化為引領,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場景鏈深度融合,形成全鏈條加速、全過程支撐的科創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廣聚外力,營造活力創新生態。堅持開放創新、協同創新,打通技術邏輯、市場邏輯、治理邏輯,加快激發科技創新的“核爆點”。
由臨港集團與上海市研發平臺中心共同發布的臨港集團2023年度科創指數報告顯示,臨港集團創新策源指數三年(2020至2022年,下同)提升69.8%,產業驅動指數三年增長106%,生態營造指數三年增長78%。截至目前,臨港集團自營孵化器已累計孵化企業近3000家,培育了45家上市企業和獨角獸。
本次進博會期間,從臨港新片區“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到“創新科技&智慧出行”主題活動;從“東盟國際供應鏈服務論壇”,到“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新機遇”……臨港,將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